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后期技术 >

影视后期字体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真、草、隶、篆等流派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构成了完整的书法艺术体系。中文字体大致可分为印刷体和手写体两大体系,实际操作中通常会在印刷体或手写体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等处理。影视后期特效的制作者可以通过购买字库和电子处理书法作品两种方式获得字体。中文印刷体是汉字规范化的产物,相比较书写体而言它规整、明晰、容易识别。常用的中文印刷体有宋体、黑体、楷体、隶书、行书和草书等:宋体端庄、黑体稳重、楷体洒脱、隶书古朴、行书流畅、草书奔放。手写体具有书写者的独特个性,丰富的字体变化使影视画面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字如其人”,在选择字体时,力求能够体现影视作品、广告产品的特点和个性;同时应当注意,文字在多数情况下是在进行字面意义信息的传播,字体必须具备良好的识别性和可读性,文字的大小、早现时间、呈现方式与字体必须要密切配合。
    传说汉字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额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的,故有“仓顿造字”之说。我国最早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是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李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六国古文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小繁。这三种字体线条优美、形式古朴,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常常会与雕刻的形式相结合,利用印查的阴文或阳文的空间感、间断的笔画等表现手法,来表现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但要注意的是,这三种字体一般观众难以辨识,不宜用于文学内容的传播,在某种意义上“字形”的视觉作用大于“字义”。
    隶书于西汉末年逐渐取代了小篆,成为被广泛使用的文字。隶书字体较为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波磷明显(即主笔或横的右挑和捺笔精到、明确),被形象地描述为“蚕头雁尾”、“一被三折”。隶书由于笔力造动、笔法方正、结构严谨,常常用于表现端庄典雅的内容。
    魏体来源于北魏时期的碑刻字体,也称魏碑体,它是隶书的一种变体。魏碑的特点是字形略扁,笔画粗社醒目,字体古朴雅致。
    魏晋以后草书、行书、楷书迅速形成和发展。
    草书在汉代初期就已经出现。开始“草书”是隶书草书,即隶书“草率”书写而成;后来隶书和楷书相结合,成为楷书草书,被称为“今草”;到唐朝时,草书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因此演变成为“症草”。草书源于书写的迅速与随意,笔画流畅连贯,往往多字连写,并含有大量的变形字和简化字;到了狂草阶段,更加淡化了表意的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减弱,讲究字的间架结构和纸的黑白布局。龙飞风舞的草书多用于倾泻情感,表达自由、奔放的气势和酣畅淋漓的快感。在影视后期合成特效中,草书也是较常用的字体,主要用以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和天马行空、天人合一的境界。要注意的是,草书与现代文字差别过大,不熟悉的人无法阅读。影视工作者可以将草书在保持其内容意义的基础上,主要作为“图案”而不是“文字”运用在画面中。
    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在纸和墨发明之后,由于楷书字形方正、易于结构、笔画平直、清秀含蓄,可以作为“楷模”,故称为楷体。楷书是现在汉字书写的标准字体之一。在影视字幕中楷书的出现频率很高,一般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
    行书几乎与楷书同时出现,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有“行楷”和“行草”之分。行书易读易写,在生活中是较为常见的字体。行书体书写较为随意,笔势行云流水、自由通畅,如人行走,从容而有个性。正是由于行书的这个特点,它多用于表现影视作品的题名等较大字号的内容。
    宋体是因宋代木版印刷术的发明而出现的汉字字体。宋体字的竖向线条较粗,横向线条较细但强调其右端点。宋体字的特点是工整大方、清晰易读,是目前印刷品中使用最多的字体。由于宋体字的横向笔画过细、字形也较为拘谨,不太利于影视屏幕的表现,尤其是在做三维立体导角字时不太方便。

    黑体字又称等线体,该种字体的横、竖、撤、捺、点等笔画都是等粗的。标准的黑体字笔画黑粗,字体方正,在它的基础上又衍生出粗黑、细黑等字体。黑体字(尤其是粗黑)庄重、严肃,具有很强的力度感,适合进行三维立体字的处理。在影视作品中,黑体字使用广泛,既可以作为字号较大的标题,也可以作为字号较小的文字内容。
    与宋体字相比,仿宋体笔画粗细大致相同。仿宋体强调笔画匀称、挺拔,笔峰突出有力,字形清秀大方。在影视字幕中同样存在笔画较细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在汉字印刷体中,宋体、黑体、仿宋体和楷体是主要四种字体。汉字的各种字体在当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而且还在各种字体的基础上,发展出综艺体、幼圆体、姚体、彩云体,以及丰富多彩的手写体,影视后期特效工作者应该掌握各种字体的性格特点,并在制作时灵活运用。是目前十种常用字体。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