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后期技术 >

什么是影视节奏

    维金·艾格林曾这样制定他的计划:“我要在纯艺术领域内造成一种重大的变革,即一种抽象的形态,就像通过听觉传达给我们的音乐感觉一样。”前面提到的《对角线交响乐》、《第二十三号节奏》、《第四号作品》等先锋影片,可以说是几何图形的“活动化”。观众通过观赏图形的“活动化”,感受到创作者精心设计的画面(当然也包括画面内、外部运动)中由于有节奏的视觉变化所产生的时间上的美。这些影片被称为“视觉的交响乐”。
    形成“视觉的交响乐”的核心是节奏。节奏是奠定影视作品基调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人们在特定环境或情况下对声音和运动的深层意识,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节奏所造成的特殊韵律感和舞蹈感使某些行为或语言成为艺术,并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产生情感的想象。以李白的名篇《将进酒》为例,其中有这样一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字字铿锵,节奏紧凑。如果我们把它译成白话文:“我让儿子把身体上有花纹的骏马和价值千金的裘衣都换成美酒,和你一醉方休……”句子意思可能没有改变,但诗的内在节奏和韵律却平淡了很多,这是因为后者没有原诗中铿锵的语言形式,诗人荡气回肠的豪放气韵消失殆尽,艺术性自然会大大下降。这就是为什么有学者将诗作为“听觉艺术”的原因。
    鲁迅在《集外集抬遗·诗歌之敌》中说:“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所以感情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挪摘。”诗人在创作时主要依靠自己的感性思维并通过调动观众的情感体验,一方面利用鲜明生动和新颖独特的形象为读者提供认识客观世界的视觉形象,一方面利用语言产生的节奏和韵律诉诸于读者的感情。
    作为影视工作者则应该掌握利用画面语言创造节奏,激发观众情感的能力。正如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一书开篇中谈对舞蹈的理解那样:“舞蹈是一种形象,也可以把它称之为一种幻象。它来自于演员的表演,但又与后者不同。事实上,当你在欣赏舞蹈的时候,你并不是在观看眼前的物质物——往四处奔跑的人、扭动的身体等;你看到的是几种相互作用着的力。……舞蹈演员创造的舞蹈也是一种活跃的力的形象,或者说是一种动态的形象。演员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创造出一个能够使我们真实地看到的东西,而我们实际看到的却是一种虚的实体。虽然它包含着一切:物理实在——地点、重力、人体、肌肉力、肌肉控制以及若干辅助设施(如灯光、声响、道具等),但是在舞蹈中,这一切全都消失了。一种舞蹈越是完美,我们能从中看到的这些现实物就越少,我们从一个完美的舞蹈中看到、听到或感觉到的应该是一些虚的实体,是使舞蹈活跃起来的力,是从形象的中心向四周发射的力或从四周向这个中心集聚的力,是这些力的相互冲突和解决,是这些力的起落和节奏变体……这个被我们的眼睛感知(或被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同时感知)的形象,这个常常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作用于我们全身的形象,是作为一个浸透着情感的形象而对我们起作用的。”①影视后期特效可以看作是各种视觉元素的“舞蹈”,该“舞蹈”的“编舞者”和“导演”就是影视后期特效的制作者,他们一方面提供视觉上的美感;一方面利用视觉元素及摄像机的运动产生类似音乐的节奏美感。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